2025年7月2-5日,上海
2-5 July,2025,Shanghai
往届回顾
信息详情

(CESS-7)专题73:南海多圈层地质动力学过程:观测与模拟

7月6日上午,三楼上海厅会议室,在孙珍、丁巍伟、姚永坚和李春峰四位专家的召集下,顺利开展了本届大会“南海多圈层地质动力学过程:观测与模拟” 专题报告会,浙江大学李春峰教授和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丁巍伟研究员主持了报告会,各单位专家学者贡献了精彩的学术报告。

中国地调局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姚永坚教授级高工的研究团队在南海西南次海盆残留扩张脊中段的东侧成功完成了一条跨海盆的二维OBS深地震探测长剖面(OBS2021)。经过对地震数据处理和分析,发现该数据集具有两个显著特点,这些特点揭示了西南次海盆不同构造位置地壳属性的差异性,即洋陆过渡带地壳结构明显不同于洋盆区,而且洋盆东南侧的地壳结构也不同于洋盆西北侧;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曾程辉所在研究团队对南海陆缘及海盆中中生代以来的岩浆作用进行了定量的统计和分析,他们认为南海新生代演化的各个阶段,岩浆量始终比典型被动大陆边缘更充沛,且地幔早于地壳发生薄化破裂;吉林大学刘仲兰副教授介绍了矿物颗粒动态演化对贫岩浆型裂谷边缘洋-陆过渡带地幔岩出露的控制作用;中国地调局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王利杰所在深部地球物理团队基于大量地球物理资料对南海中央海盆渐新世末洋脊跃迁前后洋壳结构特征及构造意义展开了研究;中山大学卓木林应用二维热-力学耦合的地球动力学数值模型,系统模拟了大陆张裂对洋脊扩张的影响作用。实验结果揭示了大陆张裂对洋脊不对称扩张的控制作用,为解释大陆边缘与大洋地质观测提供新视角;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高金尉副研究员对南大西洋中段桑托斯盆地构造、地壳结构与岩浆活动展开研究,并发现桑托斯盆地所在陆缘为一种新类型的中间型被动陆缘。

 

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王利杰作报告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解习农教授为我们介绍了构造变革界面识别、褶皱冲断带同期及后期沉积记录的研究成果,并探讨了南海南部和东部陆缘在南海后扩张期的演化历程;中国地质科学院王巍副研究员展示了南海扩张早期洋盆玄武岩的地球化学特征,该研究支持了南海初始扩张时发生过快速裂谷拉张和强烈岩浆活动的观点;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李付成副研究员介绍了南海大陆边缘同张裂期岩浆活动的数值模拟研究,指出地壳部分熔融在张裂环境下同样会出现,而且壳幔的破裂顺序是主要的控制因素;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刘博文团队为我们展示了“海豚”漂浮式海洋地震仪首次海上试验结果;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赵芳副研究员介绍了南海北部陆缘岩浆侵入沉积地层的热模拟研究,明确了深部岩浆活动对驱动盆地尺度的流体活动的重要作用;山东科技大学李朝阳博士展示了琼东南盆地多道地震反射剖面和OBS地震剖面的研究结果,反演了岩石圈密度结构和热-流变结构,为南海北部岩石圈非均一破裂机制提供了热-流变学依据。

专题报告学术气氛浓厚,各位研究人员进行了热烈的提问讨论,专家学者对相应研究工作提出了宝贵的建议。

地址: 上海市四平路1239号, 同济大学海洋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  邮编: 200092   Email: cess@tongji.edu.cn

Works in IE8+, Firefox, Chrome, Safari

Copyright © 2013-2025 第八届地球系统科学大会 版权所有

© www.cess.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 沪ICP备10014176号-8 ]

[ 沪ICP备10014176号-8 ]